社科动态

绵阳市社科联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1-02-07 11:32   作者:社科联管理员    来源:社科联    【字体: 】   阅读: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和全市社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绵阳市社科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绵阳特质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调动社科资源,充分凝聚社科力量,奋力建设我市理论高地、学术高地、科普阵地、人才阵地,全市5家社科组织受到省人社厅、省社科联联合表彰,获奖数量位列全省市州第一,“社科组织体系”、“省市县三级联动社科普及基地网络体系”等建设经验多次受到省社科联主要领导肯定,围绕中心献智献策,7项课题建议及调研报告获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级相关领导签批,聚合资源扶贫扶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四届脱贫达人“贡献奖”,机关建设争先争优,获市直机关工间操比赛“优秀组织奖”及“健身气功八段锦双人项目”一等奖。

一、      加强学习,注重阐释,确保社科方向正确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握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一中心环节,组织社科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组织召开社科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座谈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全市社科组织围绕中心奋发作为,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社科界落地落实。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纳入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作为目标绩效考核及公务员平时考核的重要项目。全年开展了4次意识形态专题研判、3次意识形态专项研究,党组会2次专题审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相关事宜,党组会和全体职工大会6次专题学习意识形态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对全市社科组织作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调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在课题规划项目立项和社科优秀研究成果评奖等工作中,签订意识形态责任制“承诺书”,对新吸纳的社科组织进行意识形态专项审查。进一步加强对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的管理,严格落实审查审批和报备制度,在各类社科会议及活动中,持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督促协会、学会、研究基地、普及基地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三是完善学习制度,深化学习成果。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学习计划》,明确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大以来历届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等8个方面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完善以党组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有计划、分专题组织学习,全年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12次,班子成员讲党课6次,部室负责人讲微党课3次。班子成员带头将日常学习、理论钻研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牵头负责的《关于打造汽车文化产业的建议》调研成果获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签批,《绵阳市社科联积极探索新时代社科普及新路径》调研成果在全省社科普及基地工作会上交流经验,撰写的理论文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把握精髓要义,强化应用研究》在《绵阳日报》刊登,《绵阳市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思考》获全市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成果征文一等奖。

二、      紧贴中心,凝智聚力,彰显社科智库作用

一是组织学术交流。坚持以“中国科技城·智库论坛”统领全市社科座谈、交流会和学术研讨活动,积极打造学术智库活动品牌。围绕中央、省市发展战略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邀请国内专家学者来绵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白马文化传承发展专题调研”“疫情对绵阳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为农村基层治理贡献社科组织的智慧和力量”等专题调研活动8次;联合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专题征文;召开全市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绵阳市第十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等学术交流会议10余次;与西安、泸州、北碚、涪陵等地社科联交流互鉴;“两弹一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在绵高校和全市社科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50余场。

二是重视课题引领。广泛宣传动员,积极支持社科组织做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工作,2020年度,全市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立项8项,结项7项;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立项3项,结项3项;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获立项30项,结项32项。组织开展2020年度市级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工作,根据中央、省市要求,在征求有关部门和部分社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2020年度社科研究重点课题选题方向,全市共申报社科规划项目388项,立项192项(其中重大委托项目1项,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82项,自筹经费项目104项)。会同部分在绵高校、省市社科研究基地等社科组织开展了21批次专项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结项工作,全年共审批专项课题立项305项。将“抗击新冠疫情”“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半篇’文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课题列入专项规划,形成专项成果36项。指导7个县市区社科联开展年度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工作,共计立项171项,结项126项;指导4个县市区开展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共评出优秀成果93项。

三是力推学术精品。不断加强社科评奖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树立应用研究导向,培育壮大学术精品。开展绵阳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制定《绵阳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方案》,出台《绵阳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实施细则》,成立绵阳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张学民任评奖委主任,经宣传发动,作者申报,初评单位推荐,市评奖办审核,学科评审组评审,市评奖委员会复审、表决,公示等环节,评选出200项获奖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60项,优秀奖100项),其中,应用对策研究成果96项,占比48%;高校成果140项,占比70%,县市区成果40项,占比20%。获奖成果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应用对策研究,既涵盖传统优长学科又涵盖新兴学科,精品力作不断呈现。认真做好四川省第十九次社科评奖的组织申报及初评推荐工作。绵阳辖区有近500项成果申报参加省社科评奖,全市共有31项成果通过初评进入省社科评奖学科组评审。

四是推动成果运用。编印《智库文萃(2020年)》,收录166项课题的170篇研究成果,共计100多万文字。召开绵阳市第十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依托“中国科技城智库论坛”、绵阳社科在线网站、绵阳社科工作者之家QQ群等平台宣传推广成果运用,先后为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政研室、市经信局、市文广旅局等数十个部门提供相关研究成果。编印了《绵阳市中小民营制造企业要素成本研究》《发展生态经济理念下绵阳市民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对策研究》等重要成果专报,参与编写的科技城20周年信息被中办单篇单刊采用,参与制定的《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工作方案》被省委改革办评选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35个典型案例之一。 《充分履行社科联职能职责,做好新时代社科工作》经验材料在省社科联主办的《四川社科界》刊登。省市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四川犯罪防控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核心成果被《改革内参高层报告》采用。

三、      打造品牌,服务基层,提升公众人文素养

一是突出绵州讲坛辐射带动。持续提升“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影响力。在“四川省社科活动月”中,联合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天府人文讲坛”“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进基层走进平武县活动,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守永讲授“生态——社区博物馆的发展:平武白马文化保护传承的思考”,线上线下听众1700多人。为传承和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邀请我市地方历史文化知名专家集中开展《绵阳与嫘祖文化》《绵阳与大禹文化》等9场公益讲座,并将录制视频上报国家图书馆,作为公开课件向全国开放。年初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开展线上视频讲座16场次,成为绵阳市民的一道精神大餐。继续促进县市区社科联规范建设各地特色讲坛或讲座,支持相关社科组织打造具有行业特点的人文社科讲座,“绵州金融讲坛”“李白文化讲堂”“嫘祖故里大讲堂”“乡村大讲堂”等多类别分讲坛举行了大量活动,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的各类社科人文讲座500余场次。

二是开展特色社科普及活动。持续开展“历史名人传承创新阅读”、“小小讲解员”等活动,推动绵阳地方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开展疫情防控科普活动,发挥学会优势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资料10余种,市心理学会面向全市群众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市预防医学会专家参与制作的短视频《口罩哪些事儿》,被《央视新闻》关注,转载量过亿,社会反响十分热烈。与省社科联共同开展“绵州书香·社科阅读”活动,赠送梓潼“两弹城”社科书籍价值1万余元;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体局举办第二届“小小讲解员比赛活动,全市近300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发挥科普基地作用,支持全市科普基地传承发展历史名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等特色主题活动;开展“白马文化传承发展专项活动”,省市县三级社科联联合调研,围绕白马文化传承发展,推动白马文化研究中心、普及基地建设;精编推广《平武白马藏族》《涪源平武》《北川羌族文化》《绵阳红色文化——三线建设篇》等科普读物,发放科普读物3000余册。

三是优化社科普及载体建设。持续推动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形成“省市县三级基地联动”良好局面。加强社科普及项目的规划引领,2020年全市社科普及项目申报47项,支持项目18个。《四川省小学生中医药历史文化知识读本》等3个社科普及项目获得2020年度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省社科联领导先后到江油王佑木纪念馆、三台梓州历史文化等社科普及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并对全市社科干部进行了社科普及能力素质培训。按照《绵阳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规定,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对9个满三年市级科普基地集中开展复核评估工作,评定“四川历史文化故事普及基地”等4个基地为“优秀”等次;“文昌文化及地方历史文化普及基地”等4个基地为“合格”等次;取消“媒介素养教育普及基地”市级基地称号;认定“中国酱文化普及基地”“袁诗荛与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普及基地”“白马文化传承发展普及基地”等3个基地为市级社科普及基地;推荐2个市级基地申报省级基地。

四、      建强组织,提升素质,巩固社科基层基础

一是提升社科组织服务能力。党组班子成员分别带领相关部室负责人,深入在绵高校、学会协会、科普基地、县市区社科联等社科组织调研10余次,扭住提升社科组织服务能力这个目标,以专家授课、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分层次举办专题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200余人次;邀请省市专家学者,以座谈会、研讨会、讲坛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理论学习宣传阐释,加强对社科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工作指导,推动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把脉夜经济,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全市社科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注重社科人才的培养。市社科联党组始终把社科人才的建设与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多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举办绵阳市社科人才座谈会,积极向国家省市举荐社科人才,目前全市有“天府社科菁英”1名,“绵州社科菁英”4名,“绵州文化名家”社科类4名,推荐2名地方文化专家为绵阳市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专项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向年轻社科人才倾斜,同时通过研修培训、学术研讨、座谈等形式,支持青年社科学者进步成长。组织社科人才前往梓潼县、绵阳文化艺术学校等地开展了“走进会员单位建言献策暨资源对接会”“市级文教类社科组织专题调研活动”等专题调研研讨会6次,并通过书面建议的方式,贡献社科人才的智慧和力量。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讲座、“聚集专家智慧 助力宣传阵地建设”等活动,邀请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采用理论学习、学用研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着力提升全市社科人才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是注重社科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各类社科组织的联系、服务与指导,促进社科组织规范化建设。分类别、分层次召开工作座谈协调会6次,持续推进社科组织规范化建设。按照《关于社科组织分类分组开展活动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社科组织分类分组活动工作,加强监管引导和交流学习,组织经济类、文教类社科组织各开展活动1次,管理类社科组织开展活动4次。市社科联组织专班队伍深入到“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青少年创新教育普及基地”等研究中心和普及基地,进行调研指导和基地复核,加强对各社科组织运行情况的常态化了解。

五、      内外兼修,同襄共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强化政治意识,落实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确保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全年召开党组会23次,集中学习研讨20余次,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宣传宣讲10余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工作9次,党组成员牵头完成调研报告、理论文章及建议10篇。《党建引领促业务提升》《“绵州讲坛”进基层走进平武县》《提升绵阳学术影响力》等3篇工作信息在《绵阳日报》刊登,认真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踏实践行“抓落实作表率”行动,如实报告个人事项,建设党建文化墙,完成支部换届,配强支部力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各级谈心谈话20余次。举办社科组织党建工作培训会,邀请市直机关工委领导专题授课。1名班子成员选派为市教投集团党建指导员,2名党员任社科“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3名班子成员各联系指导1个基层支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和市相关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反对“四风”,以警示教育读本、警示教育片、基地现场学习、网上学习、纪律教育学习知识测试等方式开展党风廉政教育10余次。梳理廉政风险防控点19处,逐一制定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决咨委运行机制,健全完善经费管理使用规定2项,并严格遵照执行,做好监督管理。落实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完善脱贫攻坚项目资金使用台账,遵守党组议事规则,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制度。推动各项社科业务工作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标准更高,走在前列。

二是抓好中心工作。成立市社科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社科界疫情防控工作。广泛调动社科资源,发挥社科优势,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向社科界发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倡议,联系指导并帮助联系社区和联系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发动社科界为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募集爱心款4万余元。联合打造的独木村党建文化阵地被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认定为“四川省2020年‘文化扶贫示范村’”,为独木村争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资金2万元。支持村、社区党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经费共计5.9万元。深入联系社区(村)10次,为10余户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慰问品1.2万元。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为联系村、社区捐款,支持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以购代扶共计2.4万元。帮扶独木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和改善,34户贫困户全部退出。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开展党员社区“双报到”,全员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人均20小时以上。

三是发挥纽带作用。认真履行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选咨询课题,以重大战略问题和重要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推进建设新型智库,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领军作用,重点完成决策咨询课题10项,编印《绵阳决策咨询》17期,7项决策咨询课题及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级相关领导签批。编印《绵阳论坛》6期,登载124篇文章,共计62万余字。积极发挥“联”的职能和优势,促进校地课题合作,绵阳师范学院与平武县就白马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的文旅融合项目进行合作;召开“五路大军”(高校、党校、党委政府部门及其研究室、市级社科组织、地方社科联)培训会、研讨会、工作会等12次强化联系协调,为社科工作者之间交流、社科工作者与政府部门对接等搭建了平台;带领全市三大类社科组织深入仙海、梓潼、安州等地乡村、企业进行专题调研7次,积极建言献策,形成调研报告或建议50余条。

 

                                     绵阳市社科联

                                   20201231

电话:0816--2224621